古诗韵典

马嵬 其二

袁枚〔清朝〕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mò chàng dāng nián 《zhǎng hèn gē 》,rén jiān yì zì yǒu yín hé 。
shí háo cūn lǐ fū qī bié ,lèi bǐ zhǎng shēng diàn shàng duō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再唱《长恨歌》来歌颂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了,人间一样有夫妻不得不分别的悲痛故事。
石壕村里夫妻决别的时候,眼泪流得比当年长生殿中还要多。

注释
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对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情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昇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普通人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徭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袁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百姓的村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唐代天宝十四载(756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198-1199
2、 萧哲庵.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639-640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人。乾嘉时期代表诗人、诗论家。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三十三岁父亡,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在此闲适近50年,从事诗文著述,倡"性灵说"。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等。今人编辑《袁枚全集》。►4554篇诗文

古诗韵典网提供《马嵬 其二》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马嵬 其二》出自袁枚的作品。

袁枚相关诗词

看梅邓尉游程氏逸园园主在山老人外出矣题诗留赠

袁枚〔清朝〕

平生拟造屋数间,前横莽莽水,后立苍苍山,奇花古树左右盘。
此景不可得,思之年六十。
忽然邓尉看梅花,梅花引我仙人家。
入门胜景争迎面,颇似佳人惊乍见。
一溪一石一房云,百折千回局屡变。
案上何所有,龙威丈人几卷书。
阶下何所有,金光瑶草三千株。
初登清晖阁,再上腾啸台,清风飒飒吹麻鞋。
西山翠屏插天起,太湖白浪升堂来。
大鱼唤向窗前语,高鸟飞从脚底回。
我欲谢真宰,拍洪厓。
意中所结构,此处都安排。
头白始能到,自愧非仙才。
留连片刻已觉心神开,居此一世之人何如哉。
忆昔曾游五岳早,泰华奇峰都了了。
到此低头口语心,仙家别有嫏嬛好。
公超远出女婿迎,留我小住金华庭。
白日已向扶桑沉,一群蝙蝠来吹灯。
揖别烟中心惘惘,山翁山翁何处访。
从来天际有真人,不许相逢只许想。

王孟亭饮判花轩以几上汉璧分韵得花字

袁枚〔清朝〕

一双拱璧来谁家,凄凄古血生阴花。
无心傲世去圭角,有光照人如云霞。
匹夫手冷白玉堕,公子春归明月斜。
惆怅汉庭好皮币,十三陵寝空烟沙。

牡丹花绝少并头者真州吴园忽有此瑞三月八日副使张东皋招同赏宴为倡公宴诗一章而别赠花三绝句

袁枚〔清朝〕

寻春古真州,无春双目闭。
春恰知我来,开花比常异。
贤哉张大夫,指我看花地。
追寻辟疆园,遍历维摩寺。
车小穿林幽,草深得路细。
果然鼠姑花,双开色奇丽。
其旁仙种多,环立拥霞帔。
送客出红云,分香入酒气。
昔闻韩魏公,金带表花瑞。
君今宰相家,花也如相示。
儿女合欢心,阴阳调燮意。
远钟一以鸣,嘉宾亦既醉。
我呼东下舟,不借南衙骑。
如别华鬘天,愔愔下尘世。
人花两难忘,作诗当作记。

恶老八首 其三

袁枚〔清朝〕

支筇岂不佳,因足累其手。
高谈觉伤气,真乃口戕口。
厌坐起而行,行亦不能久。
有意珍藏物,及寻转无有。
昨宵所见客,今日问谁某。
愁看细字书,畏逢礼多友。
鲁昭心虽童,梁王已呼叟。
只好学模棱,唯唯又否否。

哭唐静涵十二首 其九

袁枚〔清朝〕

渐渐清霜满鬓来,欣欣且喜老怀开。
衣衫质尽长生库,犹入花丛醉几回。
Copyright © 2023 m.gsyd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