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韵典

乡人至夜话

李昌祺〔明朝〕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xíng róng bú shí shí xiāng yīn ,tiāo jìn hán dēng dào yè shēn 。
gù jiù píng jun1 xiū gèng shuō ,lǎo huái róng yì biàn zhān jīn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
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

注释
凭:请求。
老怀:老年人的心怀。

赏析

李昌祺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九岁成进士,入仕途,居官北京和广西、河南,到六十多岁才告老归家,一生游宦三十多年。古人重乡土。在外地的日子越长,越是怀念故乡,一旦能晤乡人,即使彼此素不相识,也觉得特别亲热,有说不完的话。李昌祺活了七十多岁。当他老年居官异地时,故乡的许多亲朋已经谢世;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音书梗阻,这些人的消息他无法一一知道;一旦听到故乡来人说起,老人便不禁伤心泪落,不忍卒听。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种心情。诗中“故旧凭君休更说”的“凭”是请求的意思,“凭君”犹言“请你”,唐宋诗词中常用此义。

不忍心听故旧死亡的消息,是老年人共同的心态。一来,人到老年,心多慈软,不能承受这种刺激;二来,故旧飘零,往往勾起老人许多辛酸往事,陷入复杂痛苦的回忆中,容易引起感伤;再则,亲朋一个个死了,他这位幸存者能不想到自己的来日无多吗?对此,年龄越大的人,越发敏感。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具有广泛的典型意义。

但是,有趣的是:故旧死亡的消息老人不忍闻,故乡的近事老人却特别想听,哪怕只是一丘一壑的变迁,一时一事的兴革。诗把这两种心情写得非常生动突出。“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来的这位乡人,尽管老人从不认识,但他那满口乡土语音,老人听来却格外熟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长期在广西、河南游宦,几曾听到过江西吉安人的口音?贺知章说:“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的印记;在天涯异域,听到乡音便倍感亲切,彼此的心自然靠近了,而且有了共同的话题。今晚,这话题是那样富于吸引力,把老人带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天尽管寒冷,夜尽管深沉,老人却听得津津有味,挑尽寒灯,毫无倦容。诗句对此只作了平静的叙述,我们却借着那“寒灯”的微光,看见了这位老人兴奋的脸色,激动的童心。

于是我们看到:这首小诗揭示了一种有趣的矛盾心态——又是爱听,又是怕听。“爱听”的心情,通过“挑尽寒灯”四字写得盎然欲滴,老人仿佛小孩瞪着大眼,托着腮帮子听人讲故事一样,形象十分鲜明。“怕听”的心情,通过“凭君”二字,也显得深沉迫切,老人的形象又变得皱纹满脸,灯光下老泪纵横。正是这种有趣的矛盾,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形象,使这首小诗充满了喜剧情调。你读着它,将止不住发出幑再一想,又不禁感到凄然。

更值得一提的是:诗写得如此自然浑成,你找不到什么“诗眼”,也找不到什么“警句”,诗人只是叙写了这次夜话的过程,他只是顺着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一己之哀乐,却无意之中表现出了老年人的普遍的心态,勾画出从童心盎然到老怀凄怆的形象变化。诗,真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747篇诗文

古诗韵典网提供《乡人至夜话》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乡人至夜话》出自李昌祺的作品。

李昌祺相关诗词

晚春郊外七首 其五

李昌祺〔明朝〕

青鞋布袜踏斜阳,枳壳山樊扑鼻香。
宿草惊鸥相对白,采花蜂蝶欲争黄。
圆浮水面荷钱小,细袅波心荇带长。
犹记秦淮西畔路,秋千竞出柳阴墙。

萧芳桂挽诗四首 其二

李昌祺〔明朝〕

卜宅泸江曲,逢迎意最真。
竹轩观奕倦,花屿放舟频。
莫究平生志,先捐未老身。
最怜黄壤魄,长梦绿窗人。

题求志山房卷

李昌祺〔明朝〕

久忘轩盖身将老,高卧云林事总抛。
酒熟只知留客醉,家贫惟喜借书抄。
云迷高树猿窥果,叶坠空林鹤缉巢。
试问白驹空谷里,几人黄发在衡茅。

拟古十四首 其九

李昌祺〔明朝〕

闻昔有逸民,风标何峻拔。
超然凌云霓,遐视九垓狭。
迹虽戾中道,心则忘穷达。
其人谅可希,前进脂吾牵。

寄曾学士子棨

李昌祺〔明朝〕

白门离别已三秋,閒对停云忆唱酬。
心共星辰常北拱,梦随江水亦东流。
千门晓色春初动,万瓦寒光雪未收。
独有龙头金榜客,解将词赋扈宸游。
Copyright © 2023 m.gsyd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