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韵典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杜甫〔唐朝〕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髣髴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
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
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yǐ jiāng nán shù cǎo táng qián ,gù lǎo xiàng chuán èr bǎi nián 。
zhū máo bo jū zǒng wéi cǐ ,wǔ yuè fǎng fèi wén hán chán 。
dōng nán piāo fēng dòng dì zhì ,jiāng fān shí zǒu liú yún qì 。
gàn pái léi yǔ yóu lì zhēng ,gēn duàn quán yuán qǐ tiān yì 。
cāng bō lǎo shù xìng suǒ ài ,pǔ shàng tóng tóng yī qīng gài 。
yě kè pín liú jù xuě shuāng ,háng rén bú guò tīng yú lài 。
hǔ dǎo lóng diān wěi zhēn jí ,lèi hén xuè diǎn chuí xiōng yì 。
wǒ yǒu xīn shī hé chù yín ,cǎo táng zì cǐ wú yán sè 。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459篇诗文

古诗韵典网提供《楠树为风雨所拔叹》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楠树为风雨所拔叹》出自杜甫的作品。

杜甫相关诗词

夔州歌十绝句 其九

杜甫〔唐朝〕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杜甫〔唐朝〕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汨没,时物自萧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誇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嵚崟。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其一

杜甫〔唐朝〕

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
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

乐游园歌

杜甫〔唐朝〕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昳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忆昔二首 其二

杜甫〔唐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Copyright © 2023 m.gsydw.com All Rights Reserved.